公司动态

南宫NG·28娱乐(中国)官方网站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以“数”为墨描绘乡村振兴新画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4-02-03 19:59:27

  南宫NG·28娱乐(中国)官方网站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以“数”为墨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智慧农牧业建设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导向,全面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实现农牧业数字化、数字农牧业产业化互动发展,绘就一幅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的新图景。

  “新手机快,刷视频;老手机字号大,打电话。”刘金柱呵呵乐着,“儿子孙子一直想接我去市里养老,可我就愿意留在村里。坐在屋里刷视频,我就能知道旗里和市里的消息、国内外的大事。我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儿子通过智能监控也能随时知道。多方便,自在得很。”在敖勒召其镇漫水塘村,村民刘金柱向记者说着现在的“智能生活”。

  在城川镇麻黄套村,村里的广场上、廊亭里、每家每户的院门上,都能看到一个下载“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手机App的二维码。

  “‘i前旗’里面有好多内容:上头发了啥文件,村里做了啥工作、搞了啥活动,App里都有,我们还可以写留言、提意见。”村民张树芳对记者说,“大家尤其在意的是各家积分情况、‘红黑榜’南宫NG28,得分低的可不好意思,谁愿意落后啊,抓紧搞环境卫生、帮村里做点事,让积分赶上来。”

  “积极进取、志愿服务、互帮互助、孝敬老人都有积分,而破坏环境、邻里发生纠纷就会扣分。积分可以去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日用品。”麻黄套村党支部韦元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数字化积分管理平台,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民风。”

  据了解,鄂托克前旗在“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上,还融入了智慧党建、就业帮扶、农业发展等新板块,建设了“一键直达”预警平台,全天候接办群众诉求。

  “群众在手掌上、家门口就能获得诉求意见反馈,享受遇到问题‘随手拍’、矛盾纠纷‘码上呼’等政务服务,还能交水电费、医疗求助,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城川镇组织委员特日格勒说。

  乡村要致富,必须先修路,鄂托克前旗的这条路就是“数字高速公路”。2023年南宫NG28,鄂托克前旗将城乡通讯农村牧区4G/5G信号覆盖服务项目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进行实施,共投入2400万元,先后建成4G网络基站87座,加挂5G设备68个,惠及全旗50个嘎查村(社区)、2877户农牧民,着力打通了农牧民宽带网络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鄂托克前旗以“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手机App为载体,建成覆盖旗、镇、嘎查村协同服务体系,把乡村治理和数字化有机结合起来南宫NG28,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基础信息采集、事件处置、矛盾纠纷调处、民生服务等工作,同步开通农牧民补贴、气象预警、农技科普、农畜产品交易信息等一手农情资讯查询便民服务模块,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功能齐全、信息丰富、专业权威的气象和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农村牧区4G/5G信号覆盖服务项目的补齐建强,不仅架起了智慧生活之桥,更唱响了乡村振兴的主旋律,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漫水塘村的鄂尔多斯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里,一组标注着刻度、连着管道的圆柱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全自动追肥机,啥时候需要水、需要啥肥,手指一点就行了。”公司负责人李宏一边掏出手机点开“智慧节灌”页面,一边对记者说,“咱这片都是沙性土,浇水得少量多次,才能把地盘活。这里几十个温室大棚,原来一个棚要一个人管理,总共要几十个人,现在用上这水肥一体自动化灌溉,七八个人足够了,省时、省力、省钱!”

  在昂素镇苏力迪嘎查,牧民吉雅卧室里摆着一面液晶屏,屏幕里放的不是什么电视节目,而是“羊圈直播”。

  “这可是我的‘千里眼’!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头,一抬眼就能看见我那200多只羊。”吉雅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演示,在手机上点出视频监控页面,就能看到羊圈情况。

  “更强大的功能还在后面呢!”吉雅从系统中打开羊群健康情况页面,每只羊的实时健康状况一目了然,“利用大数据平台能依据羊走路的姿态、步数等判断羊是否健康。如果羊生病了,我们就能及时安排兽医进行治疗。”

  数字技术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鄂托克前旗坚持以点带面打造数字化种养平台,以宏野农牧业公司和牧户吉雅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户发展智慧农牧业。目前,已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示范基地及示范户27个,建成大田种植示范基地和设施园艺示范基地各1个、智慧家庭示范农牧户4户、智慧大田示范户21户。助力42户农牧户建成集牲畜智能饲喂、消毒加湿、空气净化、粪便处理和分群饲喂等自动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棚圈,实现了畜牧生产全程可视化远程即时监管和疫情监测,有效降低了人力劳动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赋能乡村振兴。

  走进恒鑫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无土栽培种植基地,负责人韦雪飞正在大棚里通过手机视频和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讨论智能化喷灌系统的安装方案。“这个项目是农业生产全程智能化的一部分。”韦雪飞告诉记者,这套智能化喷灌系统,每间隔1米设有一个喷头,利用手机、电脑设备对水泵进行控制,不仅能够实现自动灌溉,还增加水肥一体化功能,加快形成高效、低耗的智慧模式。

  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靠人才,尤其离不开数字人才。求贤若渴的鄂托克前旗与华中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聘请11名学者为“鄂托克前旗乡村振兴智库专家”,柔性引进现代农牧业领域技术人才,联合4支农牧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和57名乡土人才组建人才团队,重点围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生产经营智能化、科技推广应用、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内容,设置协同创新发展方向,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地培育和转化科技成果,有效提升智慧农业技术服务决策水平。

  步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第一序列的鄂托克前旗,智慧农牧业取得重要进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效应不断扩大,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农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2023年,全旗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36元,位列全市第一,其中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今后,鄂托克前旗将依托智慧农牧业建设成果,统筹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持续促进重要领域数据资源整合,不断完善智慧农牧业平台建设,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持续探索创新智慧农牧业发展,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模式,推动全旗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助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跑出“加速度”。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